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此技艺创造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并精选其肘子肉、后臀肉,还有以精肉做成馅制成肉丸子,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

正定小吃_舌尖上的河北_非遗美食_正定八大碗
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儿,八大碗儿是有满族人发明的。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在满汉全席的“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中,八大碗被列为满汉全席的下八珍。正定宋记八大碗儿相传是常山赵子龙所创。因为赵子龙每次打完胜仗,都要大碗盛肉,大碗盛菜的犒劳将士,于是谁追随她的伙夫再返回正定故里以后,就将这种菜的做法也带回了家乡,并流传至今。

正定小吃_舌尖上的河北_非遗美食_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的荤菜,一般都采用先煮后蒸的方式,煮,分为“武煮和文煮”,蒸,分为“武蒸和文蒸”,制作前后耗时需要十几甚至20多个小时才能完成。其特点是色泽诱人,肥而不腻。制作八大碗的厨具也十分讲究必须用最原始的那种灶台,灶台为长方形,上面是一口大锅,就是为蒸碗所用,大锅的后边儿,是一个对称的小锅,也叫后锅,顶端是烟筒,大锅蒸碗时,后面的小锅是用来炖素菜的。

正定小吃_舌尖上的河北_非遗美食_正定八大碗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八大碗”美食,每个地区的八大碗美食都各有特色。但是传递在八大碗背后的浓浓温情和期望是共通的!
正定小吃_舌尖上的河北_非遗美食_正定八大碗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