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Mary 坐标: 13223 目录:/zhong/

自1840年以来,清廷衰弱,列强叩关,所有的列强都要来中国侵略、租地、割地,其中对中国侵略最严重的的要数沙俄和日本,日本则是杀人最多,差点让中国亡国亡种。沙俄是侵占我国土地最多。北方土地沦丧史2004年10月14日,这是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一天,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两国的边界划分问题,条约中有一项重大外交成果,那就是从北极熊俄罗斯手里要回了1.5个小岛。

协议确定后的国界,收回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17世纪以前,中俄之间是没有领土问题的,因为这俩国家根本就不接壤,大清不知道有沙俄,沙俄眼中的中国还是在代代相传的传说里。直到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在征服西伯利亚汗国后,把势力扩张到太平洋,中俄开始成为邻居,由于大清怕汉人破坏东北龙脉,严禁移民东北,当时东北广阔土地处于极其地广人稀的状态,而这,就给了沙俄扩张的借口。

但刚接触的时候沙俄正赶上大清实力的顶峰,康熙大帝把这些“探险家”打得抱头鼠窜,签订了俄国一直愤愤不平的“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但随着大清的衰落,沙俄再次卷土重来,依仗着船坚炮利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走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当时大清国土的十分之一。

· 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失去领土最多的条约,总共割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万平方公里土地。
· 1864年签订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土地。
· 1880年签订的《伊犁条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仍被割走,还赔偿了五百余万两白银。
· 1911年,清朝灭亡前夕,沙俄逼迫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签下了《满洲里条约》,虽然因清朝灭亡,没来得及正签,但还是趁机占领了1400平方公里土地。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外加清朝灭亡后被吞并的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土地,策动独立的外蒙古330万平方公里土地,沙俄共使中国丧失了近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了彻底占据这些土地,沙俄还制造了多起惨无人道的屠杀事件,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以义和团运动为借口,以击、火烧、驱赶入江等残酷手段,在4天内高效地“清除”了这两地的中国人,遇难者在2万人以上,尸体漂满黑龙江水面。
为了强化统治,沙俄对外东北上千地名进行改名。

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1.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崴”的意思是“港湾”,“海参崴”就是盛产海参的港湾。沙俄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海参崴位置现为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太平洋舰队母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海港之一。继《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1859年),沙皇派侍从将军伊格纳季耶夫前来北京,胁迫清朝政府批准《瑷珲条约》,并签订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土地的新条约。

在伊格纳季耶夫与中国清朝政府谈判的同时,俄国沙皇下令占领乌苏里江右岸和沿海港口。按照沙皇的命令,穆拉维约夫派遣滨海省司令卡扎凯维奇率兵占领了从乌苏里江口直到图们江口的中国滨海地区,强行拆毁清政府设置的卡伦(哨所),并于1860年在海参崴建立了侵略据点。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市景色1862年沙皇政府将此地改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语中意为“征服东方”或“镇东”。它赤裸裸地暴露了沙皇俄国对东方的侵略野心。当年海参崴居住着很多华人。据1920年统计,全市劳动人口中40%仍为华人,后来几乎全部被驱逐出境。

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泡”的意思是小湖、洼塘,它是哈喇泊之传讹。哈喇系满语、蒙语“黑”之意。因此海兰泡为“黑河”或“黑泡子”之意。现为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黑龙江上中游北岸重镇。海兰泡位置1958年5月8日,堪察加大主教英诺森来此主持了该地第一座圣母报喜教堂的奠基仪式。同年5月28日,沙皇俄国用武力强迫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我国东北大片领土。

沙俄政府官员为“庆祝”《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同年8月,将瑷珲对岸的海兰泡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俄语语意为

“天使报喜之城”,表示俄国殖民者入侵这一大片领土,完成了沙皇俄国侵吞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计划和目标,以此向在圣彼得堡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报告黑龙江流域北岸并入俄国的喜讯。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双城子→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位于乌苏里--兴凯湖平原南端。双城子,以其东、西两城并存而得名,东城叫“富尔丹”,西城叫“朱尔根”,相距约四里。双城子位置1860年根据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成为俄罗斯领土后,为纪念东正教圣尼古拉,城市被“命名”为尼古拉斯克,1957年被改名为乌苏里斯克,“斯克”是城市的意思,现为连接伯力和海参崴两战略要地的枢纽城市。双城子地处锡霍特山脉、长白山脉、兴凯湖之间,西邻中国东宁,南距海参崴100公里,是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城内有12世纪女真族贵族墓。

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来源于女真族部落“博和哩”。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伯力原是女真部族博和哩的住地。唐初为黑水都督府驻地,“绝沃沮千里,至颇黎”。唐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曾在此设勃利州刺史。辽代时,伯力属五国部节度使,辖黑龙江下游各部,博和哩为五国头部。十五世纪时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颇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伯力的谐音,来源于部落名博和哩。
伯力位置

1858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占中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吹捧俄国十七世纪的侵华急先锋叶·帕·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考察”功绩,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khabaloska)。随着居民点的扩大,1883年10月又改为“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据沙皇侵华史料记载,叶·帕·哈巴罗夫是继波雅科夫第二个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哈巴罗夫塑像

此人原是勒拿河畔一个贩卖盐、粮兼经营土地的暴发户,后来因故破产走投无路,投靠雅库茨克督军手下,充当沙皇政府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前先锋。哈巴罗夫这伙无恶不作的俄国强盗在黑龙江流域沿江抢掠,杀戮我国各族居民,焚烧城市和聚落,淫妇女,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愤怒反抗,在一次战役中击伤了哈巴罗夫。
1653年,沙皇俄国认为他侵占黑龙江流域有功,封他为军役贵族。如今在哈巴罗夫斯克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座哈巴罗夫的全身塑像。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所绘地图在黑龙江口南岸标注为“庙屯”,并在旁注以满语对音,庙屯即庙街。现属于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县,亦是尼古拉耶夫斯基县的行政中心。庙街位置1850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派遣侵华急先锋涅韦尔斯科伊入侵黑龙江下游,同年7月11日在黑龙江口附近的亦失开湾建立了第一个俄国侵略据点——彼得冬营。他继续沿江而上,8月13日,公然在中国领土庙街升起俄国军旗,建立了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又一侵略据点——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对此,尼古拉一世极表赞赏,并悍然宣称:“俄国国旗不论在哪里升起,就不应当再降下来。”

俄军攻占庙街后,残酷杀害赫哲族、鄂温克族、汉族等当地居民,制造了庙街惨案。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正式为沙俄割占,1926年改称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其他的改名还有很多,比如:

为纪念彼得大帝,将塔阳鄂萨哈湾更名为彼得大帝湾;
为纪念俄国海军上将K.N.波西耶特,将摩阔崴更名为波西耶特湾,湾边一居民点也命名为波西耶特;
为纪念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一世,将葫芦崴改名为弗拉基米尔湾;
为纪念俄国东正教一教长阿瓦库姆,将外伏锦河改名为阿瓦库莫夫卡;
为纪念东正教奥莉加日,将滨海的石门镇、石门湾更名为奥莉加、奥莉加湾;
……
以上这些地方,本是辽金元明清时期都属于中国的故土,却被永远的改换为异国土地名称,甚至还带着侮辱性的名称——在沙俄来眼里是“报喜”,是“征服”,但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中国用什么换回黑瞎子岛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