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国介绍说,2017年,全省法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和短板,集中力量,奋力改革破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71万件,办结1
66.8万件,收案量全国第
二、结案量全国第三,法官人均结案3
14.9件,继续名列全国第一。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国法院前列。
李占国表示,浙江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加强政治建设、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和智能化建设,深化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枫桥经验”在互联网时代的新继承和新发展,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省高院这一工作报告,浙江省11个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究竟是怎么看?怎么干?有何建议?《法制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各位中院院长,看看各有啥特色亮点,有啥干货!

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杭州将遵循司法规律,继续探索互联网审判新规则,争取上级法院支持,扩大案件管辖范围,系统总结杭州互联网法院可复制可推广的审判经验,实现司法成果共享。此外,杭州还将继续推进“三大机制”建设,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完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建设,推动更多的律师参与纠纷调解,深化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杭州的全面落实。
建议省级层面要扎实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切实落实司法改革总方案中涉及尚未落实的政策和司法保障问题;另外,在司法信息化建设中,加强法院系统的统一谋划,加强法院系统与检察系统的协调。

今后五年是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要不断健全严格公正司法的制度机制,大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优化审判权运行机制,同步完善各项综合配套措施。我们有信心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做强做大做精“宁波移动微法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成为一张宁波的新名片。
8.7万件,执结
8.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9%和27%;执行到位标的额1
77.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今后的执行工作中,我们还要坚持和深化理念上的善意执行,以最小的损害实现执行效果,除了恶意抗拒执行的情况,采取的措施要与需要达到的执行目的相适应;坚持和深化格局上的协同执行,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管理工作,形成法院主办、各方配合的合力;坚持和深化工作上的尽职执行,做到再远必克、再难必破、再小必执;坚持和深化方式上的集约执行,将执行当中性质相同、程序相近的工作集中办理,提高执行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和深化手段上的智慧执行,让温州执行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和深化程序上的规范执行,接受各方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下一步,湖州两级法院将按照省高院的要求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在旅游审判和环境资源审判方面,打响湖州品牌、创造湖州经验。依托湖州中院去年作为全省唯一法院、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的平台,把握湖州安吉是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契机,在环境公益诉讼、程序规则、裁判规则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力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建议省高院推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机制;建立完善社会诚信征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完善司法体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建议建立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干警轮岗制度;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在湖州实现省级破产管理人零的突破。
省高院工作报告充分展现了浙江法院干警讲政治、能奉献、善服务、会创新、敢担当的精神风貌,广大干警以尽职履职、辛勤工作,换来了老百姓对浙江司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改革创新工作,嘉兴按照“积极、稳妥、有序、顺利”思路务实推进,如在全省率先实现道路交通纠纷案件“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两级法院全覆盖;如写入最高院和这次省高院工作报告、嘉兴中院审结的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被认为具有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还被最高法院编入指导性案例;如去年府院联席会议在中院召开,在全省率先采用旁听一个行政案件庭审,开展一场司法与行政交流座谈会,发送一份行政机关败诉情况“白皮书”,建立一个行政争议联动处置机制等“四个一”新形式。
下一步,嘉兴两级法院将在委领导、省高院指导和各方支持下,按照李占国院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治建设、规范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和智能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加强对各类司法人员的教育管,努力打造法院铁军;要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中,不断规范工作人员和司法行为,努力释放司法“生产力”;要继续深化平安法院建设,挖掘本地先贤“无讼”理念,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健全基层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深化“三大机制”,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建设;要发挥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优势,聚力信息化技术为基层一线干警、审判执行工作服务,让老百姓享受更便捷、现代的司法服务。
报告中提到了绍兴多项特色亮点工作,如审结曾被称为浙江第一悬案的“甬绍系列持抢劫杀人案”、“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诸暨法院获五星级示范诉讼服务中心等内容均有提及。嵊州法院还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院、上虞法院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在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竞赛活动中,柯桥法院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优胜奖。
绍兴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而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全市两级法院将以此契机,总结、提炼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自身优势,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诉调衔接、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机制,擦亮“枫桥式”人民法庭等司法品牌,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筑牢社会和谐稳定新防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
建议省高院要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法院干警的履职能力。
报告中,省高院以“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三大机制建设为载体,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法院系统的生动实践,也直接撬动了全省法院免费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的一系列工作创新。2017年,金华全市法官人均结案数3
14.82件,连续第10年居全省各地区第一位。作为案多人少矛盾“重灾区”,金华法院跟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要激励、跟案件繁简分流要效率、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合力,全方位免费案多人少。
下一步,金华将进一步深化纠纷类型、本土文化、解纷力量相结合、相匹配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推动建立维权绿色通道、审执信息公开、咨询投诉举报功能相辅相成的一体化司法为民机制;推进贯彻全程、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独立第三方参与的行政争议案件自动纠错和主动协调机制。建议省高院进一步严格统一数据采集标准、基础设施型号,加强对司法大数据应用的目录指引;进一步推动打破法院系统与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壁垒,实现信用惩戒信息互联互通;支持各市两级法院在省高院统一布局实施信息化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用软件研发的自主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法官办案和当事人诉讼。
2017年,全市法院在省高院通报的50项审执质效评估数据中,13项排名全省中院第一。衢州中院将继续以“44016”为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服务精准化、办案精品化、管理精细化、队伍精英化,以四张工作清单实现项目化管理,反腐败坚持“零容忍”“零违纪”,深化一张司法公开网建设,坚持六个“一”的工作节奏,同时以信息化和队伍建设为支撑点,加强信息技术与司法改革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扎实推进行政诉讼案件跨区划集中管辖改革,深入推进审判效率机制改革,不断拓展“法院+社会”“专业+群众”“传统+现代”“线上+线下”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继承、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助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建议省高院加大对衢州的支持力度,帮助解决流动审判车紧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资金缺口等问题;制定全省法院信息化、智能化总体规划,并对信息化应用加强指导。
孙公幸
建议省高院加强对自贸试验区司法研究和指导,完善有关条例和配套规定,打造研究“智库”和司法论坛,更好地服务自贸区法治建设。
坚持司法为民,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探索完善信息化条件下司法便民利民新机制,推动“三大机制”建设建成见效,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司法领域的全覆盖。进一步抓好执行规范化,加强执行督和问责机制建设,切实将执行权关进量身定做的“制度铁笼”。落实庭前接待一次、判后答疑一次、第三方释疑一次“三个一次”制度,让司法裁判更有温度。着力提升司法软实力,加强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作风、司法标准化、司法人文、司法品牌六大建设,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报告中点出了青田法院设立涉侨网上法庭,协调处理侨胞案件,深受海外华侨欢迎,还点到丽水法院创新限驾令举措。此外,丽水两级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很有特色,丽水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高、高科技含量足,法治文化氛围浓厚,是全国法院系统首个法治文化礼堂。去年,丽水对涉公职人员的执行力度空前,展开涉公职人员案件专项执行风暴行动,借打击公职老赖之点带动了普通被执行人之面。今后将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要求,联合纪委、组织部、人社局等,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免费执行难。
建议关注丽水部分偏远地区法院招人难、留人难现状,加大法官队伍建设;进一步利用杭州互联网法院争取纠纷约定管辖,争取案件一审终审,加强审判与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的深度融合,争取升格为中级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