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招募ing......

01 
22.6万架,其中运输机6000多架,还拥有通航航空器
22.4万架,其中直升机12000余架,可为美军提供60%的战术空运能力和20%的空中加油任务。由于民航运力发达,美国十分重视发挥民用航空资源的国防作用,于1951年3月开始组建民航后备队,发展至今已拥有各型飞机554架,其中货机162架,占29%。1991年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在历时40多d战事中,美军不远万里向作战地区投送了50多万军队和700多万t装备物资,其中航空军事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综合使用军地航空运力,空运人员50余万人(占全部人员的99%),物资
54.4万t(占全部物资的5%),确保了部队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投送。
俄军是仅次于美军的航空运输强国,截止2016年底,拥有大中型运输机近400架,集中使用一次可将1个空降兵师投送到3800km之外进行作战。俄军战略运输机主要有伊尔-
76、安-1
24、安-
22、伊尔-
96、安-140等,这些重型战略运输机可以输送部队任何一种大型武器装备;战术运输机主要有图-1
54、图-134等;空中加油机主要是伊尔-78。另外,俄军非常重视直升机部队建设,从总部、战区到师都编有一定的运输直升机部(分)队,拥有运输直升机928架。俄罗斯民航实力也相当雄厚,现拥有独立航空公司400多个,民用飞机7万多架,机场1000多个。俄民航空运后备队共有运输机1600架,一次出动,能够同时空运4个空降师或15万人,空运物资2万t;俄罗斯还拥有各型民用运输直升机3000余架。
1、指挥体制健全,组织指挥顺畅美军认为“美军战略之核心是全球快速机动”。为了实现“全球达到”与“全球机动”战略目标,美军通过整合空运资源建立专门机构,明晰任务职能,加强战略空运力量建设。“通过指挥、调度各军种的航空运力实施部队投送、空中加油和航空医疗后送任务”,以更加高效快捷地为美军提供快速、机动、灵活的空中机动保障。
美军航空运输力量分为战略级、战区级和建制级三个层次,其指挥控制方式各不相同。如战略级(战区间)空运力量,由美国本土和战区通用(即各军种均可使用)空运力量组成,主要承担美国本土内、美国本土至某战区或战区之间的兵力部署、调动、后送、维持等保障任务,包括军用运输机和民航后备队飞机。美国本土通用空运(含伤员后送)力量是执行战略级空运任务的基本力量,主要编配于美军运输司令部并归其总司令指挥,由空中机动司令部战术控制。空中机动司令部加油机空运控制中心,经联合作战规划与执行系统汇总兵力部署和兵力调动的空运需求,按定期往返航班、空中机动快运和特殊安排空运任务三类汇总兵力维持空运需求,具体组织空运力量的计划、调度、管理、协调和控制,并运用全球运输网络对空运全程进行跟踪和可视管理。战区通用空运力量编配于地区作战司令部(如美国驻欧洲司令部)并归其总司令指挥,由战区空军部队(如美国驻欧洲空军)战术控制,战区特有的指挥控制单位履行第618加油机空运控制中心的类似职责。对于美国驻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而言,其战区指挥控制单位为空天作战中心空中机动处,该处主要职责是与战区联合运输中心合作,协调、安排战区间或战区内的空运工作。民用航空后备队作为加强战区间和战区内空运的重要运输力量,经国防部长批准后,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总司令负责动员,空中机动司令部进行规划、协调和任务管理(阿拉斯加地区的民航后备队运输保障任务由空中机动指挥中心负责管理)。
俄军航空运输力量隶属于军事航空运输司令部,其既是一个专门负责计划拟制、组织实施和管理调度的航空军事运输部门,又是一个指挥管理十几个运输航空兵师部队的实体机构,这种“用管合一”的体制极大提高了俄军航空运输效率。俄军还十分重视军事航空与民航管理体制的衔接。俄罗斯民航最高领导一般由空军高级将领兼任,其他主要领导也由现役高级军官担任,一旦需要,无须特殊动员和改编,民航即可执行航空军事运输任务。
2、突出需求牵引,调整数量规模冷战结束后,美军先后完成了五次战略空运力量发展论证工作,以科学确定航空军事运输能力建设目标。最近一次《机动能力与需求研究》论证启动于2008年5月,2013年2月完成,规划年为2016年。该报告针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了研究(图1):第1种情况,美军实施两场几乎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地面作战,同时挫败几乎同时发生的3场国土防卫事件,论证提出了战略空运能力应达到
32.7百万tmile/d,需拥有300架战略运输机(222架0
17、78架C-5);第2种情况,实施一场大规模空战海战,同时挫败一场大规模不对称作战和一场国土防卫事件,论证提出了战略空运能力应达到
30.7百万tmile/d,需拥有277架战略运输机(222架C-
17、55架05);第3种情况,实施一场大规模地面作战,挫败3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国土防卫事件,论证提出了战略空运能力应达到
29.1百万tmile/d,需拥有264架战略运输机(222架C-
17、42架C-5)。


5、205架C-17),战略空运能力
35.9百万tmile/d,已超出三种情况的百万t·mile/d发展目标,建议压缩现有05运输机数量,将22架机龄最长的05运输机退出现役,保持312架战略运输机的规模。在空中加油机方面,KC-135加油机19%以上处于维修停放状态,导致加油机数量严重不足,建议2010年实施新型加油机KC-X计划的投标,以替换179架KC-135加油机(图2)。
3、飞机种类齐全,规模结构合理前已所述,美军空运力量由军事化、准军事化和民间商业运力三部分构成,这种“军民结合”的搭配方式,确保了美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有效的空运保障,使有限军费产生最大空运效能。从机型结构看,美军为满足全球快速投送需要,装备了各种重型战略运输机、战略战术一体运输机以及战术运输机,其中大型、重型战略运输机占有较大比例。美军编配的运输机结构比例是:占军用飞机总数约15%,其中,重型运输机占运输机总数
6.6%,大型运输机占运输机总数20%,各型军用运输机占比结构合理。
俄军根据作战空运需要,装备了各种远程、中程、近程运输机,其中远程运输机占有较大比例。战略运输机可以输送任何一种大型武器装备,伊尔和图系列军用运输机具有用途广、航程远、速度快等特点,且功能和结构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俄军编配的运输机结构比例是:占军用飞机总数约
22.5%,其中,重型运输机占运输机总数
1.3%,大型运输机占运输机总数
13.9%。
4、技术水平先进,投送能力强大世界发达国家军队运输机战技术性能十分先进,如美军的C-5B运输机1架次可运载2辆MlA2型坦克,或16辆3~4t载重卡车,或1辆M1A2型坦克和2辆M21M3型步兵战车,或6架AH-64武装直升机,或36个463L标准托盘。驾驶舱下方的机头罩可向上打开,以保证物资装备能够从前后货舱门同时装卸。尾部货桥两侧机身壁板可向外打开,可扩大地面装卸货物时的尾舱口尺寸。安-22运输机是目前俄军唯一可运载T-62重型坦克的运输机,可载重80t飞行5000km,货舱容积639m3,除可运载T-62重型坦克外,还可运载“飞毛腿”导弹、火箭发射车、导弹运输车、桥梁等重军事装备。后货舱和主货舱之间的客舱可乘坐29人。
5、法规体系完善,动员潜力巨大美国有关民航运力法律法规的制定起始于二战之后。美国于1951年3月建立了民航后备队,1963年制定了民航后备队的三级动员程序,之后又先后制定了《国家紧急状态法》、《战争授权法》、《民用后备航空队条例》和《国防部动员总计划》等一系列法规章程。海湾战争中,依据相关法规美国共有20多家民用航空公司参加了民航后备队,34个航空公司的200多架民航客机和运输机参与了战时运输行动。俄罗斯也非常重视交通动员立法工作,1997年就颁布了《俄罗斯联邦动员准备与动员法》,接着1998年又出台了《军事运输义务条例》,规定了俄各级政府和组织在平时、动员时期和战时履行军事运输义务的程序与要求,对交通动员包括民航运力动员进行了明文规定。
6、设施设备齐全,注重配套建设为了快速高效地运送弹药、军用物资和武器装备,美军为军用运输机配备了高效的机载装卸设备和型号齐全的航空集装箱托盘。各种机载装卸设备如电动绞盘机、货物舷梯、滚道装置、梁式起重机等工作效率非常高,大大地缩短了物资装备的装卸时间。同时,美军运输机的空投能力也很强,机载空投设备可在距地面十几米的超低空安全空投大型装备物资,其伞降平台、喷射式伞降系统、同步空投综合体和伞投箱等可超低空伞降作战人员。为确保需要,民航飞机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军事需求,战时改装快捷方便。
俄军主要按战区方向和地域特征规划建设机场,并且在各个战区都建有3到4个基地化机场,大部分军用机场的跑道能够起降各种大中型运输机。在机场内建有一些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附属设施设备,如物资储备仓库和物资装卸车等,并配有专门的装卸载等勤务保障分队,使机场成为集停机、飞行保障、物资储备、专业装卸为一体的后勤保障与供应基地。
1、建强军队建制航空运输力量当前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还较为薄弱,从固定翼航空运力看,我军仅为美军的8%,俄军的35%,运输机总体数量少,重型战略运输机是空白,大型运输机数量少;从运输直升机运力看,我军仅为美军的
6.5%,俄军的32%,现编运输直升机中,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空白,高原型运输直升机数量少,与世界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军队建制航空运输力量。一是加快运输航空兵力量建设。快速投送成建制部队,军队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航空运力。经测算,国土疆域内3~5d内空中投送1个旅级规模部队,至少需大中型运输机XXX架,我现有运输机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应考虑在现有运输航空兵师数量基础上,适当扩大建制,补充更换大中型运输机。二是加快军队运输直升机力量建设。运输直升机是衔接战略投送末端、保障部队跨越复杂地形和实施垂直运输补给的重要力量。目前,我陆航部队编配运输直升机数量偏少,应结合陆航部队调整改革,增配重型、中型运输直升机,以满足配合旅级部队跨越复杂地形的需要。三是加快航空运输装卸保障力量建设。我军尚没有航空运输专业装卸保障力量,装卸作业主要靠人背肩扛,手段原始、效率低下。为适应航空快速投送要求,提高装卸载作业效率,提升专业化装卸保障水平,应依托航空兵场站组建专业装卸保障队伍,包括航空运输场站装卸保障队、机动装卸保障队等。
2、建好民航军事运输保障力量美、俄军队尽管拥有强大的航空军事运输能力,但仍坚持军民结合,重视发挥民航的国防运输作用。在我军建制航空运力近期难以得到大的改观情况下,更要坚持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充分发挥民航运力的巨大潜力为军队服务,这是弥补军队航空运力不足、提升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依托民航运力增强航空投送能力。继续做好民航战略投送支援机队建设,逐步构建形成以国有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为骨干、以地方航空运输企业为补充的战略投送支援力量体系。在民航新购和改装飞机时以及国产大型客机建造中及时提出军事要求、增加军事功能,特别是提高民航货机装运军事装备物资的保障能力。二是完善军地协调工作机制。按照军队一体、军民融合保障要求,在现行军地运力协调使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急时战时军地航空运力规范化使用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指挥关系、工作流程和启用时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优先优质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航空军事运输法规、标准和制度,为依法高效使用民航运力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建立高效快捷动员机制。依据《国防交通法》,研究制定民航运力动员征用、补助补偿实施细则,出台调动民航运输企业承担国防特殊任务积极性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民航运力信息资源动态定期更新机制,做到民航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为实施快速动员奠定良好基础。
3、统筹航空运输力量配套发展加强航空军事运输力量建设,仅靠增加飞机数量是不够的,还涉及被运对象、配套保障等诸多因素,是一项涉及军地建设全局的系统工程。多年以来,美军、俄军除了加强军用运输机装备建设外,还非常重视飞机配套保障、机场等设施设备建设,形成了体系保障能力。为此要加强科学统筹和整体协调,搞好配套建设,确保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增强部队自身空中投送适应性。利用航空运力投送建制部队,既需要一定数量的大型运输机,还要求被投送的武器装备符合航空运输技术要求。据调研,我军部队现编武器装备中,约10%的装备运-20大型运输机不能装运,极大制约了部队快速机动能力。为此,在相关国军标中要增加武器装备航空运输性要求,作为研发、制造武器装备的强制性标准,为快速投送部队创造条件;调整组建适于快速投送的作战部队,以作为抢占先机、控制局势的突击作战力量。二是加强军民航机场军运保障设施建设。机场是保障部队实施快速投送的重要基础设施,要统筹各战略方向部队投送需要,加强军地机场军运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应以空军综合保障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型军用机场基地化改造与建设,逐步建成以综合保障基地为中心、辐射各战役方向、网络覆盖全国、布局科学合理的基地化投送体系。要深化民用机场贯彻国防要求力度,重点完善民用机场部队集结、候机乘机、物资仓储、进出通道等设施,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升降装卸平台、滚装渡桥、集装具等设备,满足部队快速投送需要。三是重视海外航空远程投送配套力量建设。随着我海外利益不断拓展,海外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我向海外相关利益区远程投送部队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要重视加强海外基地、海外支撑点航空保障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特别是交通运输合作平台,与相关国家、地区就开放领空、使用航空运输设施等达成协议,为海外远程投送创造必要条件。要充分发挥我大型航空运输企业的作用,依托其驻外机构、营业网点、货运代理等,建立稳定的海外协调保障渠道和投送支撑点,为实施跨国远程投送和境外航空运输提供可靠保障。
|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主题精选文章 | 
| 热点聚焦:军民融合 | 一带一路 | 电磁武器 | 网络战 | 台海局势 | 朝鲜半岛 | 南海问题 | 中美关系 | 
| 大政方针:十三五 | 两会 | 国家战略 | 经济 | 军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产业 | 政策 | 创新驱动 | 信息化建设 | 中国制造 | 政策法规 | 产业快讯 | 
| 军民融合:民参军 | 协调创新 | 成果转化 | 军工混改 | 重大项目 | 国防工业 | 第三方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