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一向被戏称为“黑多县”,据说因这儿的山石多为黑色,得此地名。而如今,说起“黑多”更多指的是这里的特色农业。12月初,雪后的皖南山区寒气逼人,正是传统绿茶的销售淡季。但是在黟县古黟黑茶厂里,却是一派热腾腾的生产景象。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制作以黑茶为原料的茶雕工艺品,有一米多高的盘龙柱,有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还有威风凛凛的罗汉。“结合黑茶的特性和徽州雕刻技术,我们打造徽州雕刻新品类——茶雕,不仅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提升古黟黑茶的品牌形象。 ”茶厂负责人郑东说。

从黑茶到桑葚,共同点是颜色。黟县农委负责人介绍,黟县地处皖南山区,生态资源优越,有很多农特产。这些特产虽然品质好,但散而小,很难做成规模。如何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综合考虑市场趋势、县域特色、发展基础等因素,黟县从“黑色”入手提出聚焦“五黑”,打造品牌。“统筹黑鸡、黑猪、黑茶、黑果、黑粮,打造‘五黑’产业,聚合发展。”县农委副主任朱华丽说,比如黑茶,自从被列入黟县“五黑”产业发展后,销售非常可观,去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
目前,黟县香榧、黑鸡、古墨茶分别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黑鸡已建成省级保种场1个、规模养殖场8个,年饲养量达30万羽;黑猪已发展规模养殖场5个,年出栏皖南花猪及黟县黑猪达3万头。 “预计今年‘五黑’产业产值2.5亿元,带动农户2000多人,人均增收2000元。 ”朱华丽说。强化绿色理念,打造安全“五黑”产品
2.

现在谢漫的担忧一一被化解:对从事“五黑”产品的经营主体,黟县创新保险产品,提升保障水平,为经营主体和农民发展“五黑”解除后顾之忧;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融合服务业、农业等发展资金,完善电商平台建设,推动“五黑”特色产业开展网上销售,并加强与徽黄集团、中坤集团等旅游龙头企业合作,将线下游客引流到中心体验馆,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力促把每年旅游“客流量”转变成“五黑”产品“销售量”。
目前,黟县已累计投入专项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培育“五黑”产业规模经营主体44家,带动全县1.5万多农户从事种植、加工和销售,占全县农业人口65%的。 “明年支持资金将不少于1000万元。 ”朱华丽介绍。
1.

县农委茶叶站站长詹三良介绍,今年黟县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农产地理标志产品2个,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2个。提升加工能力,拉长产业链条
65.

“一产规模迅速扩张,有利于做大产业抢占市场,但也意味着风险。提升加工能力才能让产业稳步发展。 ”朱华丽说,当前产业加工能力不足,是制约“五黑”产业的突出问题,也是未来潜力所在。黟县将突出三产融合和科技创新,重点引进精深加工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