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无锡籍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到由无锡出身的荣氏家族出资设立的江南大学任教有一次,钱穆问江南大学主要创建者之一荣德生说:“毕生获得如此硕果,有何感想?”对此,为荣家打下百年基业的荣德生说,“人生必有死,两手空空而去。钱财有何意义,传之子孙,也没有听说可以几代不败的。”
在跟钱穆的交谈中,荣德生感慨道生命短促,而他能留下的除了在家乡兴资办学、捐桥修路等一系列公益慈善大概很难再留下什么荣德生(1875-1952)是现当代著名资本家、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的父亲

到晚清时期荣家已衰落多时太平天国战乱时期(1851-1864)无锡遭遇战乱荣氏一门几乎灭绝幸亏其中一个子孙荣熙泰在上海铁铺当学徒才幸免于难荣熙泰,就是荣.毅.仁的祖父当时,无锡荣家在战乱后只剩下荣熙泰一个男人成年后,荣熙泰靠着在外给别人当账房先生、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尽管家族一度濒临绝境但荣家却由此发展壮大
荣熙泰好学且有才华他生前经常教训自己的两个儿子荣宗敬和荣德生说:“一家有余顾一族,一族有余顾一村。”“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当时,荣熙泰生有长子荣宗敬、次子荣德生两兄弟在十几岁时便从无锡到上海的钱庄当学徒在钱庄学习有经验后1896年,两兄跟着父亲荣熙泰一起在上海开了一家钱庄
由此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几年后,钱庄生意转淡,荣熙泰也因病去世后来两兄弟决定转行由此开始了在中国现代资本史上的开拓创局在赴香港考察后1902年,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开始转做面粉生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外资产能萎缩荣氏兄弟等民族资本开始迅速发展从1914年到1922年八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产量占到了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荣家的面粉厂已经扩展到了14家并且还开了9家纺织厂,在全国拥有5300多台纺布机当时,荣家的纺织工业设备总数在全国民族资本占比中高达1/4以上荣家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纱布大王”对此,早在1933年荣宗敬(1873-1938)在自己的六十大寿时就自豪地说:“如今的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但荣宗敬的冒进个性也经常惹祸1907年,荣宗敬在上海做金融投机失手造成几万元的巨亏这时,弟弟荣德生特地从无锡赶来并将自己的田地和房契全部用作抵押以营救哥哥荣宗敬对于这种家族兄弟共生共荣的道理荣德生有一次在跟客人聊天时拿着一把茶壶说:“我与哥哥好比这个茶壶,一经破裂,即使拿着半个茶壶在手,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时人对荣宗敬和荣德生两兄弟的印象是老大荣宗敬常年喜欢穿西装,头发总是发蜡闪闪老二荣德生则常年青衫长褂,一幅士绅的打扮兄弟俩这种中西结合、奔放与谨慎相互结合的家族特征在生意场上也使得荣氏家族产业得以互补不断做大但有钱,并不能确保一个家族长盛不衰因为只有立德,才是家族永续的关键当时,相信实业救国的荣德生
与晚清、民国时期的张謇一样在自己发达后也开始回报、反哺家乡并积极为家乡造桥修路由于无锡地处江南水乡因此荣德生特地跟家人说在江南地区行善、修桥甚至比造路更重要为此,荣氏家族在无锡等地大规模捐桥修路到2001年有关部门曾经对民国时期荣氏家族捐建的桥梁进行统计发现荣氏家族当时捐建的102座桥梁中竟然有40多座在2001年还在使用
不仅如此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还捐资在无锡兴办技校和各种中小学1947年荣氏家族更是出资创办了江南大学全方位地进行教育慈善建设荣家也有骨气抗战爆发后,荣宗敬避居香港坚决不屈从日寇后来于1938年在香港病逝对此国民政府特地颁发褒扬令说:“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彰,民生利赖,此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1949年后荣氏家族成员大部分远走香港及海外家族企业大量资金的外流也使得遗留大陆的荣氏家族企业元气大伤当时,荣德生的儿子荣尔仁、荣研仁也先后离开上海对此荣德生说:“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最终,荣德生带着四子荣.毅.仁留在了大陆1952年在大革命的风暴来临前夕77岁的荣德生在无锡病逝尽管曾经富甲中国但这位一生立足于实业救国、兴办公益慈善的老人
随葬品中只有一套线装本的地理堪舆学书和一只随身带了多年的钢机怀表正如他生前对历史学家钱穆所言人生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做到了更多地将财富捐献给了社会和公益慈善1956年大陆对民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将私企全部收归国有化当时,不少资本家白天敲锣打鼓将自家产业送去搞“公私合营”晚上则在家里抱头痛哭
就在1956年初南下考察时毛.泽.东就对当时仅有40岁的荣.毅.仁说:“你是大资本家,要带头。现在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了,老板换了······你要顺应时代发展,把握自己的命运。”对此荣.毅.仁说:“我的企业已经实行了公私合营······我已经表示了决心,我一定把所得的利润,以投资企业和购买公债的方式,用来支援国家的建设。我个人愿意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来尽我的责任,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的人。”

后来,荣.毅.仁的“红色资本家”称号也由此而来1950年代反右运动期间毛.泽.东亲自出面保下了荣.毅.仁1959年,荣.毅.仁被调离上海出任纺织部副部长

对此,荣.毅.仁提出了引进外资兴办实业的建议后来,在中央的支持下荣.毅.仁主持创办了中国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简称“中信”(CITIC)

并与国内的3000多人次洽谈了业务此后,中信公司先后在日本、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发行债券仅1984年,中信就发行了300亿日元、3亿港币、1.5亿元德国马克和1亿美元债券从而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业化建设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资金援助
1.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对于这个家族兴盛发展的奥秘荣.毅.仁的祖父荣德生就做了很好的诠释有一次,荣氏家族在祠堂里摆酒设宴期间一位荣氏族长请荣德生在宴会上坐首席但荣德生却说:“钱不等于地位,我应当坐第几个位置就坐第几个,你虽然没我有钱,但‘人穷不让辈’,我没资格坐这个位置。”当时,尽管富甲天下但不忘本的荣德生却仍然喜欢种田
在生前,荣德生总是请长工种水稻、种棉花和养蚕每逢插秧的时候荣德生还总是到田边去看工人们劳动后来,以父亲荣德生为榜样的荣.毅.仁最喜欢的也是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一幅名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对于这幅对联的联句李嘉诚也非常欣赏并将它挂在了自己香港的办公室
能成大事业、能立大家族者总是有某些共通之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