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花十分钟 洞悉孩子青春期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曾获渝北区精品课例大赛一等奖

两个挽了胳膊,出得茶坊来,上街行得三五十步,只见一簇众人围住白地上。史进道:“兄长,我们看一看。”分开人众看时,中间裹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棍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棒卖药的。史进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叫做打虎将李忠。史进就人丛中叫道:“师父,多时不见。”李忠道:“贤弟,如何到这里?”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耐烦等你?
去便同去。”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夹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众人见是鲁提辖,一哄都走了。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当下收拾了行头药囊,寄顿了棒,三个人转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
【2】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子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
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节选自《水浒传》 中华书局 27页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达的交友原则是不在意年龄、资历、出身,不做作、不势利,更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和气质。此时的史进孑然一身,漂泊江湖。陡然听到有人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号,一个“拜”字将少年人的狂喜展现地淋漓尽致。鲁达的豪爽热情打动了他,让他在这苍凉的世间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暖。两人这场人生初见,恰如风云际会,令人心驰神往。
子曰:“君子喻于义。”鲁达看重的是王进和史进身上都具有的美好品质,概括来说,就是“义”。王进不畏强权,不与小人高俅为伍,这是义;史进为了兄弟,烧毁庄园,漂泊江湖,这也是义。正是这份“义”,让鲁达赊账都要请史进喝酒,正是这份义,让鲁达与史进结成了生死之交。两人来到街上,又偶遇史进的“前任师父”李忠在街头卖艺。当初史进与王进比武时,曾说“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可见这李忠的武艺也稀松平常,沦落至街头卖艺也并不意外。当然,街头卖艺并不丢人,自食其力永远值得赞赏,鲁达见李忠是史进的师父,便相邀一同喝酒。鲁达一方面是给史进面子,另一方面也是相信史进的这位师父想来也是豪爽之人。结果,他猜错了。
面对昔日的徒弟,面对他人的邀请,他满脑子想的居然还是钱。你可以说生活不易,挣钱辛苦,你可以说这是他难得的营生,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还对着“钱”恋恋不忘就显得小家子气了。很显然,李忠把“利”看得比“义”要重。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师父,他不是一个杰出江湖人,但他本可以活得更洒脱,但金钱阻碍了他的视野,利益限制了他的境界。不料急性子的鲁达暴力驱散了围观的众人,让他无钱可挣,还落得个悭吝的印象。
子曰:“小人喻于利。”李忠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小人,但他在钱财上的斤斤计较,让他为鲁达所鄙视,也更好地衬托出鲁达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席间,鲁达路见不平,仗义相助金翠莲父女,只是临到要资助对方盘缠时发现自己又陷入“钱荒”了(鲁达大概是个“月光族”,习惯性缺钱)。摸出身上的五两来银子后,就开始找史进、李忠“借”钱了。初次见面,就借花献佛,慷他人之慨,这也只有鲁达才想得出。面对这种情况,史进和李忠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史进是“取”出一锭十两银,还说“直甚么要哥哥还”,而李忠是“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达的五两来银子,是个约数,暗含了他可能把身上全部银两都掏空了,全心全意助人,这就是鲁达。史进的一锭十两银子,比鲁达多了一倍,这既是对鲁达行为的赞赏,也代表着鲁达在他心中的分量,一句不需要哥哥还,这份情义胜过黄金万两。李忠的“摸”体现了他心中的盘算、迟疑、算计和悭吝,他因为窘迫所以吝啬,因为吝啬所以犹豫。处境艰难并不可怕,但一味的悭吝只会束缚自己的人生格局,果不其然,他再一次受到了鲁达的鄙视。常言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世事固然艰难,但难得的是人穷志不短,有舍才有得,利益为先,丢失的只能是更多的利益。
最终,鲁达将自己和史进的一共十五两银子送给了金氏父女,成全了一桩善举。而李忠犹犹豫豫摸出的那二两银子不但被“丢”了回去,他还领到了鲁达的一句犀利点评:“也是个不爽利的人”由此可见,细节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史进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或多或少带着一点鲁达的影子,嫉恶如仇,路见不平的他在华州仗义出手,恰如当年渭州酒楼上的鲁达。鲁达平生杀人放火,却一路救人无数,当史进因为路见不平被困华州时,只有鲁达不顾艰险,舍身相救。李忠后来在桃花山打家劫舍,与二当家周通也是锱铢必较,重财轻义,他的悭吝再一次让鲁达鄙夷,鲁达卷走桃花山上所有金银器物就是对他最好的惩罚。不过,后来在桃花山被朝廷围剿,陷入危难之际,李忠想到的还是鲁达,而鲁达也终究“义”字当头,全力营救。
不知身陷囚牢,性命攸关的史进得知阔别多年的鲁达竟不远千里舍命相救时,作何感想?不知命悬一线,孤守山寨的李忠得知志不同道不合且多次鄙视自己的鲁达竟全力相救时,作何感想?毫无疑问,无论你身处何方,是不是鲁达的朋友,当道义横亘在鲁达面前时,他都会为了你而义无反顾。这样的鲁达,拥有的是人生大境界,五台山上的智真长老赐他法号“智深”,的确恰如其分。在一系列看似鲁莽的行为背后,却深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佛心,这不是“智深”,又还能是什么呢?
这,或许就是施耐庵偏爱鲁智深的理由。
一.

1.鲁达和李忠所看重的东西各是什么?
2.“鲁智深”这三个字有何深意?
1.鲁达重义,为人处世义字当头;李忠重利,醉心小利结果因小失大。
2.“鲁智深”喻指鲁达为人处世看似鲁莽,实则深藏悲天悯人情怀的人生大格局、大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