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地摊火了,夜市开了久违的烟火气渐渐升腾随着“夜经济”持续回归金华的小伙伴们“摆摊”走起!最近“夜经济”、“摆摊”的词条频频上热搜。久违的烟火气在全国各地渐渐升腾,咱们金华也不例外。在金华建筑艺术公园边的永济桥下,停车场被开发成了夜市的临时摆放点,许多摆摊新手“上岗”了。晚上6点多,永济桥下慢慢热闹了起来,在江边散步的市民一波接一波,桥下新摆出的摊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书包、茶杯、玩具、鲜花、甜品........种类繁多的百货杂物和美食开启了夏季惬意的夜生活。
直接点击下方地图可导航:永济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市民 龚女士:我们天天来散步,看到东西可以买一点。市民 陈女士:晚饭之后有地方可以消遣一下,购物也方便,一些小东西,像小朋友的东西可以买一下蛮方便的。

金华百姓零距离
一双皮鞋不过百,一盒手作小吃不到五元,新手摊主们尝试用实惠的价格积攒着人气。28岁的方克非是金华本地人,今晚她初次体验摆摊,收获满满。摊主 方克非:这是第四单,终于挣到小钱了,很有成就感。方克非喜欢捣鼓美食,最近听说永济桥下新设了专门摆地摊的区域,她决定带着拿手的串串香和网红鸡爪来试试水。卖相不错的自制美食,立马收割了一波年轻人的胃。而方克非也在工作之余,有了份额外收入。摊主 方克非:我就住桥对面,也比较近。也希望大家可以尝到我做的美食,这个也是我的兴趣爱好。我是做设计的,自己也是设计师,白天工作,空了我过来卖点吃的。摊前这块夺人眼球的小吃广告牌就是方克非亲手设计、制作的,她说,摆摊除了分享美食和快乐,也希望能找到更多欣赏自己设计风格的人,真正发挥专业所长。这些摊位里除了售卖自制品外,还有部分是金华本地厂家直销货源。工厂想以摊位兜售的方式清库存、收货款,并借机招揽更多本地客户。
摊主 罗女士:收纳盒、抱枕、毛毯 出口日本的,都自己做的,剩下的尾单,想要销掉,就到这边来摆一下。这边小区比较多,散步、跳广场舞,人流量比较多。摊主们忙着吆喝叫卖,现场,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正依次登记各个摊位的信息。金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东孝中队 中队长助理 陈涛:
确定好摊位的位置,要给所有的摊位编好号,后续的工作给他规范化,避免抢位置。
金华百姓零距离
天色渐晚,人气越来越旺,不断有新的摊主加入练摊队伍,许多有摆摊意向的市民也纷纷向街道工作人员咨询具体要求。据了解,昨晚是永济桥下开放摆摊的第二天,已有26位摊主信息登记在册,陆续还有五六十位摊主将加入这支队伍。随着“地摊”的兴起,如何平衡城市管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东孝街道在管理上规划先行,划定永济桥下作为固定区域,规定摆摊时间为晚上6点到9点,并在摊位规范、环境卫生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金东区东孝街道办事处 工委委员、常务副主任 沈旭东:我们街道按照规范 有序 安全的原则,切实做好整个夜市的后勤保障工作,主要是为了激活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看样子,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小、商品价格实惠等特点的小商品迎来了新的春天,也刺激了地方消费加快复苏。但要避免摆地摊后出现“脏乱差”的情况,甚至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在创新管理手段、规范执法引导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无论如何,随着夏季的到来,复苏的夜经济还是让人充满期待。
地摊火了,夜市开了,久违的烟火气在金华渐渐升腾。金华江北夜市是市区最大的夜市,当摆摊大军涌入人潮中时,在喧哗的夜市街道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悲欢。60后摊主 汪根汝:我是汪根汝,我来自沙畈乡,我来到金华江北夜市第八年了,专业卖袜子的,什么样都有,大小长短都有,来我这里买的客源还是比较多,我每双袜子最多赚个两三毛。
每次出摊,56岁的汪根汝夫妻俩总是最积极的,早早地来到江北夜市将自己的摊位铺开。因为摊位地段不错,就处在路口上,袜子刚摆好,就有生意上门了。60后摊主 汪根汝:开销,自己平时都不舍得花钱,这么辛苦的钱怎么会随便花,现在在准备山里搬迁,攒钱存起来到时房子需要装修用钱。今年开张第一天,老汪夫妻俩卖了2000多双袜子,心情很不错,但是摆摊远比想象中要辛苦,从傍晚五点半摆到11点,年过半百的老汪夫妻俩,经常都是站一晚上把生意做完,每次回家都累得不行,而且摆摊利润很低,主要靠薄利多销。

金华百姓零距离
60后摊主 汪根汝:辛苦,但是辛苦也要坚持,不管下雨也好,天晴也好,要把客源留得下来。有时候下暴雨时,甚至是一阵雨时,把我的袜子全部淋湿了,一分钟之内。总之不管有生意没生意,都要坚守到十点以后收摊。70后摊主 虞旭强:现在我们主要是从时尚、便宜,虽然网上也便宜,我们要从款式上好看,让顾客有得对比,现在地摊经济的话,确实是依靠便宜,有了这个地摊我们大家才会有人气,这个城市才会沸腾起来。虞旭强虽然是个70后,但是有股90后的灵活劲儿,他会观察每年流行趋势,采购不同的货品。靠着自己独到的眼光,今年他在夜市摊位上的女帽生意也做得不错。70后摊主 虞旭强:我算是老夜市了,97年开始摆摊,以前刚开始卖过小电器、眼镜,现在卖帽子,生意就这样我们摆地摊自由点,生意也不一定,下雨天人少点,现在每天大概20来单,也不容易的,最差的一次有一年摆在文化路上,(风大)整个板都被吹走,损失肯定是有的,现在反正按揭贷款买了套房子。
冲着火热的夜市摊点,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涌入这里。22岁姑娘张翔跟同事一起来这边售卖益智类玩具,因为是初次摆摊,大家都有些羞涩,不敢大声吆喝。90后摊主 张翔:今天是我们第一天过来摆摊,然后因为感觉白天上班,晚上也没事情干,感觉还是挺好的,人挺多的,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做早教的,可以给顾客介绍,(第一天)面对家长还价都不知道怎么说,心里想着只要不亏就行。
本文来源作者:金华百姓零距离编辑:牛八君

金华百姓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