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nanlan 坐标: 13613 目录:/jiang/

文/顿德化 邓尧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从左往右依次是:1932年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印”、1931年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边长40mm“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边长46mm“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以上是鄂豫皖根据地发行纸币上三枚印章。印章虽小,但其背后却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天地大别山大别山所在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古属楚地,深受尚武、自强的楚文化精神熏染,形成了淳朴强悍的民风。这里虽地处僻壤,却有着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文风、学风极盛,如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贽曾在黄安、麻城讲学著述十六年。近代以来,这里更产生了像董必武这样的思想家、革命者。他们在五四运动以后,纷纷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

大别山地处深山,封闭的小农经济把人民束缚在贫瘠的田园,生产力十分低下,经济落后。长期的封建统治,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辛亥革命以后,连绵的军阀战争使中国社会趋向混乱,吏治极度腐败,这一地区的各级政权多为地痞、恶霸及劣绅所把持,与农民的矛盾日趋尖锐。五四运动以后,大别山区的革命斗争几乎纵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大别山区为主的鄂豫皖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领导的鄂豫皖三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

崛起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根据地组成。1927年11月湖北黄(安)麻(城)起义建立鄂东军,翌年初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经过几个月转战,创建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从1928年开始,革命军和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政权,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1928年10月,根据湖北省委的决定,组建鄂东特委。同年冬,鄂东特委提出“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向中央建议把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为鄂豫皖特区,以创建整个大别山区域的武装割据局面。1929年5月,鄂东北特委成立。

1929年5月初,鄂东特委派红十一军军长兼第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等到商(城)南参加领导起义。5月6日,商南起义爆发。由起义武装组成的红三十二师打退了反动武装的多次进攻,初步建立了豫东南根据地。1929年秋,安徽临时省委在皖西六安、霍山地区组织农民起义。1930年1月,成立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4月,红三十三师在红三十二师的配合下,一度袭占英山,两次攻克霍山县城,初步建成皖西根据地。

1929年6月下旬,鄂豫两省国民军开始对红三十一师和柴山保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红三十一师在徐向前等的指挥下,成功地打破敌人的第一次“会剿”。接着,国民军又组织对柴山保和豫东南根据地的第二、第三次“会剿”,企图一举消灭红军主力,摧毁两个根据地。红三十一师和红三十二师紧密配合,接连粉碎敌人的两次“会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

同年11月20日,鄂东北特委召开鄂豫边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以徐朋人为书记的鄂豫边特委。12月,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以曹学楷为主席的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和以徐向前为主席的鄂豫边军事委员会。至此,鄂豫边根据地正式形成。1930年4月,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个地区的组织,根据中央2月和3月的指示,组成以郭述申为书记的鄂豫边特别区委员会,并将红十一军编为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曹大骏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副军长。同年6月,召开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1930年冬,红八军第四、第五纵队,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红十五军,蔡申熙任军长,陈奇任政治委员。这样,就形成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扎根苏区的红色货币为了调剂金融,活跃市场,繁荣根据地经济,解决根据地的财政问题,冲破国民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就必须建立根据地人民自己的银行,发行人民自己的货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是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变化而建立和发展的。早在 1930年 10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就在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北街成立,行长由郑位三兼任。 特区苏维埃发行“鄂豫皖特区银行银币券”面值一种,流通于鄂豫皖苏区。1931年 5月 15日,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在新集开始营业。 7月,鄂豫皖区苏维埃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鄂豫皖工农联盟民主政府。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也于 7月更名为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行长郑义斋,发行“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面值两种:伍角、壹元,流通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 1月,该行更名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后,即停止发行银币券。


二、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1年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1年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于 1931年 5月初在安徽省金家寨成立,行长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保才兼任,11 月迁到麻埠,12月更名为皖西北道区(相当于现在的地区)苏维埃银行。 该行发行“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面值三种:贰角一种,壹元三种,伍元一种,流通于皖西北苏区。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1931年 5月 12日,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成立。 中央分局成立后,对根据地财政经济状况进行了统一研究和部署。1932年 1月 10日,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与皖西北特区(道区)苏维埃银行合并,改称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行长郑义斋。 同年 1月 21日,又使用 “鄂豫皖省工农银行 ”名称。 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发行伍角一种、壹元三种银币券 ;鄂豫皖省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贰角两种、伍角一种银币券,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后,两行银币券同时停止发行。 1932年 6 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起第四次 “围剿”。银行随军转战大别山区。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在鄂豫皖苏区建立省苏银行后,银行业务委托各级经济公社办理。 经济公社是一种特殊的国营商业组织。 1931年初,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总社在新集成立,各县区设立分社,属财政经济委员会管理和人民委员会指挥督。 新集除总社外,还有分社(国营商店)5所,以及箭河、郭家河等区经济公社。 其任务是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开展对外贸易,促进生产,打击投机商和承办银行业务,并定期向银行结账。 1932年 10月,红军撤离根据地后,各级经济公社相继停止了活动。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在苏维埃时期,鄂豫皖苏区还有一个唯一的县级银行,即赤城(商城)县苏维埃银行。 1932年 2月底,赤城县苏维埃银行在城关南大街胡义商号处(现县审计局内)组建成立,从 1932年到1934年,历时两年。这个时期在鄂豫皖坚持斗争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虽然没有建立名义上的银行,但赤城县苏维埃银行任然坚持开展信贷业务和货币兑换活动,同时以“经济公社”的名义发行的“油布币”作为货币维持军队供给,坚持武装斗争,是鄂豫皖苏维埃银行金融行为的一种延续。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3年鄂豫皖经济公社流通券油布币——图片来源于顿德化先生藏品)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如郑位三、郑行瑞、郑义斋等高级理财专家。 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特别是对红四方面军撤离大别山后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事业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小印鉴大意义回到最初的三枚印章:


三、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边长47mm“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印”)“皖西北特区银行印”,篆文竖读,正方形,现见于1931年皖西北特区银行壹圆券、1932年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壹元券、1932年皖西北特区银行伍圆券背面。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1年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边长40mm“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篆字竖读,正方形,边长40mm,现见于1931年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1931年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壹圆券、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

江山红印——鄂豫皖苏区银行的三枚印鉴

(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背面边长46mm“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篆字竖读,正方形,边长46mm,现见于1932年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壹圆券、1932年皖西北苏维埃特区银行壹圆券背面。结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历史,以“鄂豫皖”为行名开头的银行经历了“鄂豫皖特区”、“鄂豫皖区”到“鄂豫皖省”的名称变迁;以“皖西北”为行名开头的银行经历了“皖西北特区”到“皖西北道区”的变迁。其中,在1932年1月成立的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是由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和皖西北特区(道区)银行合并而来。在这一次合并的过程中,虽然银行行名几经变化,但是所发行纸币背后印章“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名称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从1931年40mm边长的较小版本更新为1932年46mm边长的较大版本。此外,1932年依然流通有皖西北特区壹圆券,并且存在盖有“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印”和“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印”两种。这可能说明在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成立的早期,皖西北印局作为鄂豫皖地区唯一的印钞机构,其物料的准备或生产能力不足以支持省苏银行在短时间对旧币进行回收兑换,因此采用了直接通行旧币和在未盖章的旧币上盖上新印的做法。

鄂豫皖根据地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鄂豫皖苏维埃银行”的行名,并且把各银行造币工作收归皖西北印局一处。这说明,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系统具有很高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为根据地票币的信用以及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作者介绍顿德化:红色潮首席顾问 红色货币专家红色收藏资深策展人【红色货币收藏图集】主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