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段)#持地菩萨修地大圆通法证果阿罗汉成无上道#【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匱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马,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或有众生,于“阛匱”(huánhuì)处,“阛阓”之“阛”:指市垣,即城墙,或作市巷解,意为市里的巷道。“阛阓”之“阓”:意为市门、或城门口。“阛阓”合称:也就是道、或街道,也可当市肆,即街上的商店。持地菩萨说:在有街道和商店的地方,如有人需要肩扛或提携物品,我都会帮忙运送,到了目的地,我放下物品就走,“不取其直”,即不计报酬。后有毗舍浮佛出现于世,那时遇到饥荒年,我替人当搬运,不问远近,只收取一文钱,够糊口养命就行。如遇有牛车被陷在泥坑里,我就以神通力助推,为人免除苦恼。
那时的国王,“延佛设斋”。“延”是宴请:“斋”是素食,意为国王设素宴请佛用斋。于是我就在佛要经过的地方先把路修好等佛经过,等到“毗舍浮佛”来了后,佛为我“摩顶”说:“你应当平自己的心地,心地平了世界的一切地都平了。”“毘舍浮佛”是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一尊佛。“摩顶”意为安慰:也有加持之义。“当平心地”义为欲平大地:当平心地,因为心地是大地之本。也就是说:心地为能造、大地为所造。大地为阿赖耶本心上所现的“相分”,而能现此“地相”者为阿赖耶的“能见分”,然此“见、相”二分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之显现。所以说:欲平大地、当平心地;若心地平、则悟一切地平。因为心地、外地,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持地菩萨说:我听佛开示后当下就开悟了,见身“微尘”,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称为“微尘”,是肉眼看不见的,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持地菩萨说:我观自己这色身,死后会化为泥土、泥土会化为微尘。再看十方世界皆是微尘所造,人和世界与所有的微尘一样,是没有差别的,这微尘与自性,是不相触摸的。即自性是体空:体空是真空,真空是触摸不到的。微尘分析到最后,就是虚空,虚空也是触摸不到的。这犹如刀砍虚空、虚空无痕;斧劈微尘、微尘不坏。即使是勇猛的刀兵也伤触不到微尘空、更伤触不到自性空。我由此而悟入了法性,见身微尘与造世界的所有微尘,平平等等,无有差别。这内外微尘(内色为身根、外色为世界)既身根与世界,互相不抵触,如是则达到“事事无碍”的华严境界。

持地菩萨说:我于法性中悟“无生忍”,即无生法忍。“忍”于诸法相中:忍可、持心不动,故称忍。以无上智,照见诸法本不生,现量知见,而于心“忍可不动”,故称无生法忍。“忍”是智慧的一种,如果智慧已到达不动之境,即称为“忍”。换句话说:不再动摇的智慧、称为“忍”。以此“诸法本不生”的智慧,已坚固不动,称为无生法忍。
持地菩萨说:我悟入了无生法忍,因此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我又回小向大,修大乘菩萨道,听诸佛如来宣讲“妙莲华”般的“佛知见地”。“妙莲华”是指本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皆共宣说如来藏清净本心之法,此法犹如妙莲华,出于污泥“三界、众生、烦恼境”而不染著,故此妙莲华即显如来藏性能随缘而现一切染净境界,然其自身却毕竟无染,无染为“妙”:“净”为莲花、故称“妙莲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