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国民方面为了整合兵力应对中原战场即将爆发的大决战,正式组建了徐州剿总,由刘峙担任司令官。当时,国军徐州剿总序列之下,一共有四个兵团、八个绥靖区,总兵力达到了将近六十万人,是国民方面部署在中原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国军徐州剿总序列下的四个兵团和八个绥靖区的司令官都是谁?他们后来是什么样的结局?
当时的四个兵团分别是第二兵团(驻地在商丘)、第七兵团(驻地在新安镇)、第十三兵团(驻地在碾庄)和第十六兵团(驻地在宿县),八个绥靖区分别是第一绥靖区(驻地在淮阴)、第二绥靖区(驻地在济南)、第三绥靖区(驻地在贾汪)、第四绥靖区(驻地在开封)、第八绥靖区(驻地在合肥)、第九绥靖区(驻地在海州)、第十一绥靖区(驻地在青岛)和第十二绥靖区(驻地在新乡)。
第二兵团的司令官是杜聿明,他是陕西米脂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出任徐州剿总副司令官,由邱清泉(浙江温州人,黄埔二期毕业生)接替第二兵团司令官。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被俘虏,邱清泉被击毙(终年47岁)。杜聿明后来在1959年获得特赦,于1981年病逝,终年77岁。
第七兵团的司令官是黄百韬,他是广东梅县人,出身于杂牌军,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自杀,终年48岁。
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官是李弥,他是云南盈江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来在淮海战役中伪装逃跑,并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在1973年病逝,终年71岁。
第十六兵团的司令官是孙元良,他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在淮海战役中伪装逃跑,并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于2007年病逝,终年103岁。
第一绥靖区的司令官是周喦,他是浙江嵊州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在淮海战役结束之后,第一绥靖区被撤销,并入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指挥,而周喦则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兼浙江警备司令官。1949年末,周喦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于1953年病逝,终年58岁。
第二绥靖区的司令官是王耀武,他是山东泰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来在济南战役中兵败被俘,于1959年获得特赦,在1968年病逝,终年64岁。
第三绥靖区的司令官是冯治安,他是河北故城人,原先在西北军系统任职,后来在淮海战役中第三绥靖区部队发动起义,冯治安成了光杆司令,败退到了台湾、1954年,冯治安在台湾病逝,终年58岁。
第四绥靖区的司令官是刘汝明,他是河北献县人,原先在西北军系统任职,后来在淮海战役中出任新组建的第八兵团司令官。在淮海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刘汝明率部南撤,后来在厦门战役中全军覆没,刘汝明则逃到了台湾,于1975年病逝,终年80岁。
第八绥靖区的司令官是夏威,他是广西容县人,是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将领,后来第八绥靖区被改编为第十兵团,隶属于华中剿总序列。在1949年末,在广西战役中夏威全军覆没,他自己逃到了香港定居,于1975年因车祸去世,终年83岁。
第九绥靖区的司令官是李延年,他是山东广饶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第九绥靖区被改编为第六兵团,隶属于徐州剿总序列。在淮海战役后期,李延年率部南撤,后来在福州战役中全军覆没,李延年则逃到了台湾,于1974年病逝,终年70岁。
第十一绥靖区的司令官是刘安琪,他是山西崞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后来第十一绥靖区在1949年6月奉命撤退到了台湾,改编为第二十一兵团,刘安琪出任兵团司令官。1955年,刘安琪在台湾病逝,终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