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kongwen 坐标: 12524 目录:/de/

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因天气原因志愿军9兵团出现了较严重的非战斗减员。《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9兵团共出现非战斗减员28900余人,超过了战斗减员。其中1000余人冻死,3000余人送医院后死亡。对比二战中莫斯科会战中的德军就能发现,这些优秀的战士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纪律性。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历史上因为天气原因而失败的战例有很多,巧的是1812年的拿破仑和1941年的德军都在莫斯科城下吃了败仗。当拿破仑的60万大军最后只剩下不到3万人逃回来时,他说:我的对手应该是武装的敌人,而不是狂怒的大自然,我能击破敌军,但不能征服冻僵和死亡。拿破仑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警示到后人,129年后,德国人再次败在了莫斯科城下。为了攻下莫斯科,德军集中了180万人、1700辆坦克和1.1万门大炮,但最后的结果是德军以失败而告终。


1.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德军在莫斯科前线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认为,德军的兵败是源于莫斯科那难以抵御的严寒。正是因为严寒的阻碍,德军的坦克深陷冰雪无法移动,大炮冻裂无法开火。否则11月份德军就可以拿下莫斯科,在皇宫里大摆庆功宴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拿破仑时代久远了,温度并没有准确记录,但1941年莫斯科的气温记录却还能找得到。1941年11月4日,莫斯科近郊最低气温为零下7度。11月7日这天,正逢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28000多名苏军参加阅兵后直接开赴战场,这天的温度回升到了零度。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一具冻到僵硬的德军尸体11月11日,气温降至零下15度,但这样的低温仅仅持续了两天,到11月13日,气温又回升到零下3度。这样的气温其实很难称之为严寒。德军的后勤线虽然同样漫长,但比起后来长津湖的志愿军来,德军的后勤保障要好得多了。至少大衣、手套、棉靴等物品还是一应俱全的。但这“严寒”已经让德军感到寸步难行,他们纷纷围在篝火边,燃烧宝贵的汽油来取暖。真正的严寒来自12月6日,这天气温骤降至零下30度,但苏军已经于前一天(12月5日)开始了全面反攻,德军开始全面溃退了。换句话说,严寒天气并没有影响德军的进攻,只是影响了德军的逃跑。不算严寒的严寒,已经让德军失去了斗志,那真正的严寒呢?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在长津湖撤退的美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1950年11月的长津湖地区,是自190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冷的一年,11月20日后,白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下20度,到夜间常降到零下35度。志愿军没有手套,没有棉帽,没有棉鞋。有的战士胶鞋冻裂后甚至光着脚。他们也没有汽油烧来取暖,吃的冻土豆几乎补充不了任何热量,晚上睡觉也没有羽绒睡袋,只能将薄棉被铺在雪地里,两个战士相向而卧,互相把脚伸进对方的裤筒里取暖。迫击炮筒因为低温收缩,竟有7成的炮弹放不进去。一个连竟有一半的栓完全拉不开。

德国人评价长津湖战役

冻死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留下的遗书就是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战士们的脑子里都只有一个信念:进攻!比莫斯科更严寒的天气,截然不同的表示,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志愿军惊人的纪律性和意志力。当失魂落魄的陆战一师逃到古土里时,《LIFE》记者D邓肯写道:他们的眼神没有焦点,每个人都只是机械的迈着腿。……他们互相挽扶着,寒风从衣服的破洞里灌入,士兵们冻得瑟瑟发抖。他们用棉袜、棉花等一切都找到的东西塞到钢盔的缝隙御寒,这和十几天前他们走时骄傲的样子有天壤之别。谁知道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