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1994年10月25日逝世,享年92岁。
起居有常。侯镜如坚持每天晚上9点入睡,早晨5点起床,午休1小时,多年来养成的规律从不打破,即便外出开会也不破例。他有一条好经验尤其值得老人学习:他晚上睡前习惯用温水洗脚,不思考任何事情,心静睡眠质量便高了。他的起夜动作慢,防摔伤碰伤;冬季重视头、颈、腹、脚部位的保暖,所以他晚上始终戴一顶小软帽。
此外,他坚持早晚牙一次,每顿餐后漱口,保持口腔健康,所以他到晚年还保持有28颗好牙齿。
脑体常动

【民革先贤】侯镜如的快乐养生经wwwyidianzixuncom
1960年侯镜如(中排左四)和周恩来合影1990年邓小平和侯镜如侯镜如之所以尽管年事已高,仍精神矍铄,思想超前,思维敏捷,这均因为他勤于思考,坚持适度用脑。他认为,人年纪大了,容易养成惰性,若再不学习,不动脑子,容易加速大脑老化,得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坚持适度锻炼和体力劳动。有人问侯镜如,您年事已高,身板为啥还这么硬朗?他和气地说,这都是在年轻时,每天出操、行军、打仗,又时常参加体力劳动,基础打得好,年纪大了又自觉的坚持锻炼,所以身体素质自然很好。
侯镜如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去慢走、快走和跑步,每天锻炼50分钟,回来就接着扫院子,搞卫生,给花草松土浇水。白天在家看书读报,每过一两个小时便要散步一次。

【民革先贤】侯镜如的快乐养生经wwwyidianzixuncom
侯镜如和夫人李嵩云过去,侯镜如无暇顾及家庭,也没时间教育子女。夫人为了全力支持侯镜如的工作,自觉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总理”的责任。对孩子严格管理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其夫人认为,孩子到了什么年纪便做什么事,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会有出息。在夫人的教育下,子女们在教育、科研、医药等方面颇有建树。后来,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后,随着侯镜如的地位变化,其担子更重了,需要处理的事情多了,老部下来看望的增加了。侯镜如还开创了“抓大放小”的管理模式:主要的事情侯镜如抽时间过问一下,其他则由夫人全权办理,而后向他通气说明。
侯镜如与子女在一起严格管束身边人,减少人际矛盾与麻烦。
有一次,侯镜如的部属请他为一家饭店写了一幅书法,后来邮来400元钱,侯镜如立即让秘书附信一封如数退回。还有一次,侯镜如的亲侄子一家三口来京,想请老人安排个工作,经耐心细致的教育,仅住三天就愉快地返回老家。
富有爱心。侯镜如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特别大方、无私。原部下来京看望他,他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多有关心帮助。经他关注得以落实私房政策的就有40余户;对生活困难者,他还亲自解囊资助食宿和交通费用。
【民革先贤】侯镜如的快乐养生经wwwyidianzixuncom
他曾将北京一处私人四合院,经过精心修缮一新后捐献给国家,折款建立了河南大学“侯镜如奖学金基金会”,用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还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侯镜如说:“人老了要多种花、少种刺。处事多替人着想,理解人,帮助人,不斤斤计较。我的人际关系处得好,朋友多。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心情愉快,舒畅。这也是我健康的一个原因吧。”- 【揭秘】戴笠亲信沈醉回忆叛徒张国焘的军统岁月
- 【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泛滥的娼妓业
- 【名人养生】“养生达人”何应钦的长寿之道
- “抗战夫人”“沦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 【养生必读】破译“女神”宋美龄的长寿密码
- “秋膘”您得这么贴:“姑姑筵”,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都馋这口!
- 【解密】蒋介石三次下野与家族关系
-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蒋经国的一生
- 【权威解读】日本战史中的国民正面战场
- 【名家论史】马勇: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日本“太小人”

【民革先贤】侯镜如的快乐养生经wwwyidianzi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