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读一读林清玄。如果说咪蒙是“毒鸡汤”大师,那么林清玄就是“反向咪蒙”,真正的鸡汤鼻祖。在毒鸡汤盛行的今天,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重新端起那碗曾经让我们看不起的真鸡汤,再次感受心灵的单纯感动。今日,路人甲请来好友CN来讲述林清玄的故事,回顾他的一生清欢。文 | CN“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有一天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度过了你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至今获奖最多的一位。8岁时立志成为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了第一本漫画,30岁便囊括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
并且文章数度被摘录进语文教本,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他,便是林清玄。

去世前一天,林清玄在社交网站发发布了最后一篇文章:
如今,清泉不涌,清欢不再,人间再无林清玄。林清玄的人生几乎是从最底层出发的:自幼家贫,家中1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12。刚出生时,家中“清”字辈的名字已没什么好字眼,林父见其出生时不哭闹,觉得甚是奇怪,遂取名:林清怪。后来林父大概也觉得名字不是很好听,又改名为:林清奇。结果上户时,户籍警官正在读一本武侠小说,书中恰有一高人号“清玄道长”。
警官对林父说:你要取“奇怪”,不如取“玄”好,于是便有了林清玄一名。在林清玄的记忆里,童年总是和饥饿有关,印象中最深刻的事情便是从未吃过一顿饱饭。“我们端起饭来不会马上吃,吐一口痰进去拌一拌,这样才可以安心吃,不然你头一转回来饭就少一口了;因为哥哥姐姐他们也从来都吃不饱,都是盯着别人的饭碗在看。”那时,林清玄眼中的幸福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孩子连喝三瓶汽水,然后打出嗝来。

父亲不知写作为何物,怒斥林清玄痴人说梦,但林清玄却早已开始为此努力了。每天不断地写文章——小学时每天500字,中学时代每天1000字,大学时每天2000字,毕业后每天3000字,58年来,没有一天中断。林清玄说:

他说以欢喜心过生活,就是成功。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他喜欢蝴蝶,不彷徨,不忧伤。——《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也愿学习蝴蝶,一再的蜕变,一再的祝愿,既不思虑,也不彷徨;既不回顾,也不忧伤。——《境明,千里皆明》在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代,他却说心灵也可以旅行。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林清玄的文字犹如一枝净性莲花,从脚开始蔓延,从你的经脉穿过,然后在头顶盛开,莲叶上的露珠流过你的眼睛,最后润湿嘴唇。十七岁时离开家乡的林清玄在高雄码头当过搬运工、替人洗过衣服、摆过地摊,甚至还做过杀猪的屠夫。但每天晚上工作完回到自己的小租房里,洗完手后还林清玄是会接着写作。对于一个他来说,白天是生活,晚上是精神,二者并无冲突。——《玄想》
或许正是因着这份坚定乐观,和循着梦想的足迹紧追不舍的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文学大家。人人都有悲苦之处,关键是如何乘风破浪。正如林清玄所言: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03 人生不乐复何如“我们坐在日影西斜的暮色里,一起回忆着我们年轻的时候;
那时为所谓的豪情所驱,每次会面一定是大醉狂歌而归。”大概有趣的人,都是自带磁场的。林清玄曾也是豪饮之客,最痛快的酒友便是古龙。虽与古龙相差十五六岁,两人性格却格外投缘,乃至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二人对饮的各种传说。

于是林清玄自己写了一个结尾:小说主角遍发武林帖,邀请了这一百多个武林人物到少林寺推选武林盟主。少林寺地下埋着炸药,所有人全都炸死了。从此,武林归于平静。完。

古龙走后,林清玄不再喝酒。因为这世上,大侠凋零的凋零,退隐的退隐,一人孤饮,徒留寂寞。他将“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情,都交付给了古龙。古龙之于他,正如胡铁花之于楚留香,没有了胡铁花,再无人和楚留香痛饮。

32岁时,正值林清玄人生巅峰时期,除了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奖项,还担任了《中国时报》的主笔和经理,生活一度变得喧嚣繁华。可谁也不曾想到,林清玄就在这而立之年选择了闭关修行,隐居山林。1995年的某天,林清玄下班回来,发现妻子不辞而别,家里冷锅冷灶,万分凄凉,忍不住叹息:
妻子的离开,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起自己的生活。最后林清玄做出决定,辞去工作上山修身养性,中断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打坐、诵经,去森林里散步,过午不食,不染尘世。唯一不变的,就是写字的习惯,每天晚上都坚持写两三千字。

 06 佛有万千相,万千皆众生本质上来说林清玄决不是一个佛教徒。他强烈的入世精神使他无法斩断情网清净六根,热爱乡土关怀的社会之情又时时溢于胸间笔端。两年修行,面貌没变,内心却是一场革命。淡定充盈的林清玄后来再提喝酒,写道:
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海聊是中乘喝法;一人独斟自酌,是上乘喝法。”从两人端着盆子拼酒,到一人惬意小酌,从轻狂到成熟,从喧嚣到自在;这是林清玄心路的转变,内心更加丰盛不再困扰,面对外界不断变换的环境,也能够更加从容自在地应对。

这世上有无数的大道理,也有着更多明白了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的人。从地摊工人,到文学大师,这一世,林清玄把才华用来普度众生。也许只有像他那样至情至性的人,尝过了人间的悲苦,看透了世俗眼泪,才得以见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诠释辛酸世途中的百味欢喜,为尘世中蒙昧的灵魂开一扇门、点一盏灯。他温暖而清澈的光芒,远远地漾出了小小的台湾岛。
经由他的滋养而在人们心中生长起来的美与善,如今正弥散在无数角落。 07 此生合是文人末,堪破禅心水月中林清玄讲过一个关于禅的故事:
没有外衣穿的禅师感慨说,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禅师发现,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这轮明月后来从林清玄的字里行间升起,那些温柔透彻的字句,不知照亮了多少人的寒冷孤寂、彷徨沮丧。
让我们少时对世上的真善美留存着感动与期待,也明白自我的真实与坦荡。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他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他最爱的是人间清欢;他是清澈明亮的白雪少年,亦是天寒地冻中煮雪取乐的浪漫游子。他曾说:人生有不同的阶段,20岁时在桥上看风景,30岁时在楼上,40岁时在山上,50岁开始在云上……年轻时希望拥有更多的东西,成熟后才明白简单是真:
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有幽默感,懂得爱和宽容,腾出时间来生活才重要。
「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现在,他也变成天上的星星了。缘起缘灭,缘生已空。先生,走好。

免费听书▼加入【易简学院成长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