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三秦大地上偶有雪花飘落,但是最近几天,一股年轻的力量却为这里灰白色调的冬季带来一抹亮丽的色彩,他们是一只来自四川和北京的年轻队伍,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开展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
有看点:第三方评估变化大“今年有了专家组的专业指导,我们工作起来更加容易、更有把握了!”对于今年新增的第三方评估专家组,参与评估的四川师范大学师生们都感到兴奋。今年的陕西省第三方评估专家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万龙担任,充分发挥其专业咨询、参谋助手、理论研究指导和专业骨干带头的作用,为本次的第三方评估工作增加一根“定海神针”。
评估组组长杨存建(右)访谈乡镇干部来自中科院地理所的尚晓文已经是第四次参与第三方评估。94年出生的她,脸上还透出几分稚嫩,但是工作起来却毫不含糊。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估工作有哪些不同?尚晓文回答了小编的疑问:“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评估人员更加精简,行动方式更加灵活,技术平台的数据更加细致完善”。总体组督导陈玉福将今年的评估工作总结为“三减、三增”:一减是减缩队伍,减少了20%的评估人员;二减是减轻负担,将过去的“六个一”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为“六合一”;三减是减少抽查县和调查项。一增是增加力量,充实团队专家和师资力量;二增是增强技术,强化平台技术全过程服务支撑;三增是增进共享,推进多元数据库与信息共享。“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加公开透明地做好第三方评估工作。”陈玉福介绍。
更专业:学生军不“年轻”早上八点半,塬上气温临近冰点,由评估组组长杨存建带领的四川师范大学师生们刚一下车,就按照原定计划分成9个组,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对全村村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但是现实总比想象更艰难:当天下午,当张鑫等三名同学来到贫困户郭明(化名)家时,郭明家大门紧锁,周围邻居也反映已经有很多年联系不上他。怎么办?小编本以为这群“年轻”的孩子会着急、会放弃,但没想到他们还是找到了突破点:“找不到他本人,我们可以从他同村的亲戚入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访到第四户村民家时,张鑫终于有了收获。在这户村民家中,张鑫找到了郭明的手机号码,用电话采访的方式顺利完成了评估任务。“我们在来之前就做足了功课,对待各种突发情况都有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法。”张鑫说。
总体组组长陈玉福(左)正在询问贫困群众的家庭情况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邝菁是第二次参加第三方评估工作,由于先前有了经验,这一次自然是轻车熟路。从贫困户家中回来,邝菁感慨万千:“能够参加第三方评估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工作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学科以外知识,更能够了解基层工作的辛苦。通过这份工作,我们的自身价值可以得到体现,我们的声音可以被社会关注,我感觉很棒!”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李木梓今年同样是第二次参加评估工作,谈起这些学生,李老师的语气中充满赞赏:“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5、96年出生的。在来之前,我们特意组织了培训,并进行考试。考试分数在90分以上可能够进入评估组。虽然考试成绩过关,但是在来陕西之前我还是有些不放心,看到这几天他们所做的工作,我已经没啥可担心的了!”
深夜十点,记者来到了第三方评估组的会议室,里面依然灯火通明,评估组组长杨存建正带领各组成员对第二天的行程进行规划。“体验过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明白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面对记者,总体组成员韩越深情地说。多看点:关中大地奏凯歌“出水才见两腿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95、
天气寒冷,挡不住评估组队员们的工作热情殷切期望,催人奋进。陕西省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在贫困户退出过程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提出“五个不得退出”要求,即:一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采取集中安置的,没有实际交付钥匙的不得退出;采取分散安置的,经核实未实际入住的不得退出;二是危房改造对象经核实未实际入住、补助资金没有兑付到位的不得退出;三是安全饮水没有达标、设施受损未修复的不得退出;四是人均纯收入虽达到退出标准但稳定性收入占比较低,主要依托保障性收入的边缘户不得退出;五是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赡养义务无保障的老人户、五保户,除2018年拟摘帽贫困县外,以上三种情况原则上不得退出。做到标准面前寸步不让,不达标“不放行”,不断提升全省贫困退出质量。
作为被评估方,渭南市临渭区针对错评、漏评和返贫等重点问题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据渭南市副市长、临渭区委书记郭柱国介绍,临渭区制定了《贫困对象识别操作指南》,在贫困识别中实行群众工作法,充分听取员、群众代表和非贫困户的意见,把政策标准交给群众,让群众代表自己评、自己定。同时采取严把录入关、严把退出关、严把数据信息质量关的方式,不断提升准确度。